假如是土葬呢?首先,土葬講究的是直系血親,也就是假如我的哥哥死掉了,他葬在哪,是不會影響我的運勢的,必須是父親、祖父才會。而且母親的那邊不算,為什麼不算?因為古代是父系社會,一夫多妻,可以被稱作母親的人可能不只一個,同時女性嫁入夫家,就隨夫姓,變成夫家的人,和原生家庭的連結切斷,這是基本概念,所以如果你聽到什麼大伯或叔叔死了沒人拜,然後要搶香火的故事,純屬神棍騙術,或編故事的人沒文化。另外,如果自認男女平權者,離婚時卻還掛念辭祖,也是邏輯混亂之輩。那麼,在上古時期的母系社會,有沒有所謂的風水理論呢?大家不妨想想關於象塚的傳說。
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雖然黃帝內經上說人如果活到天年可以到120歲,但這只是一個假說或者譬喻,光看唐、宋、元、明、清這幾個朝代,除去不靠譜的仙人傳說,普遍流傳的說法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大部分的人在三、四十歲左右就過世,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醫療和衛生條件不好。但更重要的是兩個方向,也就是為什麼風水能起到作用的原因。首先就是心理的方向,因為多數人的生命如此短暫,能完成的事太少,變數又太大,所以會在意身後名,這與現代人不同,現代人因為平均壽命長,通常在乎的是自己如何享受這個過程,所以不求做大事,立大功,但最好能賺大錢,如果不能,小確幸也可以。而風水學之所以能夠昌盛,就在於古人容易留下遺憾,所以會想要把這個遺憾交由後世的子孫來滿足。雖然虛無縹緲,但是好歹有個希望。同時平均壽命短,當時又沒有其他的污染,造成的人在過世的時候無論是肉身或精神,剩餘的能量還很足夠,如果拿來當作啟發龍穴的電池,是會有不錯的效果的,而通常葬下去不會立刻就旺,需要一段時間,從十年至三十年不整,越晚發,發的越久,規模越大,原理看似不可思議,其實也就是當事人沒用盡的陽壽來折算而已。
時至今日則完全不同,現代人平均壽命都有七八十歲左右,經常有慢性病的問題,也經常服用各種各樣的藥物,甚至有些人會去做各種訓練來把自己的潛力逼迫出來,然後讓生命的品質更好更長,換言之,多數人已經把生命每一滴可以發揮的部分都榨乾了。所以現在的人不管是得了癌症,或者是化療以後身體累積的毒素又或者是健身吃了一大堆奇怪的補劑,這樣的人入土以後,還會剩下多少殘餘的正能量保佑子孫,實在是不好說,甚至可以反推,如果是心肌梗塞、急性腎衰竭、大腸癌這幾種不同的先人用來土葬,得到結果可能是後代子孫變得憂鬱(過度悲觀)、神經緊張(恐慌)、易怒(情緒失控)等問題。
跟現代人更為相關的是陽宅,而非陰宅,但陽宅又是更深水區的部份了,有時間再慢慢拆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