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失智症


之前提到關於這個世界白癡化的趨向,朋友問:「那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是質疑你,我只是不理解這個現象為什麼會發生?」

老實說,我對這個現象的發生並不驚訝,但惡化的速度,卻遠超乎我的想像,為什麼人工智能會那麼受歡迎?不光是它提供了便利性,若論便利性,便利超商的服務更多元,人工智能之所以能讓人們趨之若鶩,在於人本身的智能衰退,而多數人甚至不能確定人工智能提供資訊的真與假,當然他們也可能不在乎,就好像小孩不在乎大人是否在陳述事實,還是再哄他們,他們只要有人陪就好。這些年我經常遇到和客人或學生在聊天時,他們唯唯點頭應之,這種時候,我通常會停下來思考,我是不是說得太快或太深了?他們真的瞭解嗎?而在復盤確認我的每個字和句子都並不艱澀,對方也表示完全瞭解時,若此時就覺得鬆了口氣,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太多次事後從第三者的反饋都是「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而這個反饋的態度往往是極為不悅的。

可諷刺的是,當我詢問在場的第三者有何看法時,對方卻完全清楚明白,所以我明明說的是大白話,但出了什麼問題?多年後我發現我的文字也有此現象,其實能看懂我在說什麼的人,根本就是極少數,並不是因為我用字艱澀,而是我的態度很直接,現代人重視自我感覺的程度,已經到了即便是與其無關的第三者在論述某現象,只要態度是直接的,很多人就會感到不舒服,然後拒絕接收,但我如果因此改變文風,試圖幫助或理解他人,那就是自大和癡愚。而若讀此文的諸君但凡認為,每個人的感覺都該被重視,就趕緊離開吧!你已經變笨了。

每個人的感覺都該被重視,是人變笨的最主要原因,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看到某網紅在自己的粉絲頁示範主養生雞湯,然後告訴你要放多少水,要煮多久、紅棗放機顆,枸杞放幾克,即便配料表都在螢幕上,你會看到兩千多則留言裡,必然有超過廿則會問,「請問要煮多久?請問紅棗放幾顆?」又或者會出現另類的「我沒有秤,要怎麼知道枸杞有幾克?」、又或者更自大的類型如「我吃素,請問不能喝雞湯可以用什麼代替?」蓋無論你是基於什麼原因茹素,都代表你進入了一個相對少數和專精的選擇,你必然對這個選擇感到自豪或受益,否則何以堅持?但看到人家煮雞湯,就覺得想得到這份好處,還得讓別人來幫你找方法,這就是自大和笨的總和。每個人的感覺都該被重視,代表的是每個人對其他任何人,乃至於不相識者來說,都很重要,請問這憑什麼?你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情?你為了這個世界付出或犧牲了什麼?如果都沒有,你憑什麼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你什麼都沒做,卻要求莫名的榮耀和皇冠?除去啟智班,我想不到什麼地方有這種權利。還有另一種自大是這樣的,好比我說枸杞要五十克,我都說好比了,一定會有人留言說五十克太多,或五十克不夠,又或者說我這樣比喻就是不會做菜,會留這種言的,從來就不是什麼厲害角色,只是長期不被重視又不甘心而已。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教人破圈,或告訴你圈層多重要,但事實是,如果你不聰明,你根本不可能獲得好機會,就算機會砸向你,你也把握不住,畢竟高圈層的人就算跟你說話,你極大可能完全聽不懂。圈層有很多種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你用各種方法和打進各種不同的階層,來認識新的人,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周圍的親朋好友,都很認同你,對你推崇備至,無論如何都會站在你身邊嗎?如果你連他們都搞不定,那麼去認識新的人,難道不怕新仇舊恨一併爆發嗎?

有些人不搞圈層,搞宗教,看似追求清淨解脫,解脫是什麼?你擁有的越少,就越自在,如果你叫我念經,我可能終其一生就念一部,但多數的修行者不是,他們要看的東西很多,每天的功課很多,要靜坐、要念經、要拜一大堆,家裡的神像佛像越請越多,然後還說很法喜,因為安全感爆棚,你上車繫安全帶可以保證一定程度的安全,但你就算換成全防彈車,也滿足不了安全感,那是個沒完沒了的東西,你究竟是追求解脫?還是讓自己更不自由?

和智商對立的另一個東西,就是尊嚴,自尊越強,智商越低,當然這也可以歸類在感覺的一部分。那天有個客人問:「老師,請問你有認識教八極拳的師父嗎?我想讓我兒子去練。」

我仔細端詳了對方,這個媽媽看起來神智很正常,並沒有任何被鬼附身的現象,於是我回:「請問你為什麼要讓兒子練八極拳?你瞭解八極拳嗎?」

「沒有喇,我就是覺得張震打拳很帥,他之前不是有演電影嗎?還在大陸拿了八極拳冠軍。」太好了,這個媽媽真的很正常阿,我鬆了一口氣。

「首先,張震很帥無庸置疑,他不用打拳也很帥,再者,令郎才四歲,我覺得可以找個運動讓他去開發身體,順便發洩精力,但我並不推薦八極拳,甚至,我不推薦任何形式的傳統武術,他可以去練直排輪、去學游泳、去騎腳踏車、或者球類運動,但是不要傳統武術,如果你不想害他的話。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要開發身體,但同時也應該學著開始和其他的小朋友和大人相處,傳統武術很容易變成一個封閉的環境,同時也容易讓人變得封閉,而且,你在其他的運動產業,很容易能找到鑒別的方法,但傳統武術不是,你會對一個算命師詢問八極拳的資訊,代表你真的病急亂投醫,可能查了半天,卻仍然覺得所有的資訊都不保險,對嗎?」

「恩。」她點頭如搗蒜。

「所以,如果你想要對孩子好,你就不要選擇一個不公開資訊或者無法瞭解程度的項目,就算你對武術格鬥有興趣,也可以找跆拳道館、空手道館、或者武甲,那裡有很多孩童相關的課程,但是,任何情況下,你都還是不能偷懶,你可以在現場,就像很多家長都在現場一樣,這樣同時你也能幫孩子篩選他的朋友圈,至於你希望孩子學會防身,這件事還太早,就算他現在綁上黑帶,你就放心他一個人上街?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防身是假議題,你就是得保護他,因為不管什麼產業,都有太多污穢的事,甚至大人都無力反抗,何況孩子?最重要的是,這個世界有一個規則,但大多數的人不知道,或者就算知道,也不認同,那就是你是什麼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別人說了算。你覺得八極拳很帥,那是因為對方是張震,張震那張臉擺在那就很帥,大家都認同,但是,如果是一個路邊的禿頭大叔打八極拳,打得再好你也認不出來,在大眾的價值裡,如果他們看不懂什麼東西,那就是白搭。你要讓孩子從小就習慣從大眾中找到認同和成就,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和大家一起玩,而不是進入象牙塔,而很多進入象牙塔的人,最初並不是因為認同武術,只是和人相處有問題而已,而那個圈層的很多人都不善與人相處,你應該不想令郎變成那樣的狀態吧!」

好在客人很受教,對方看起來一切都不錯,但老天總喜歡在這種時候開玩笑,幫人在鑄下大錯前踩煞車,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對了,我還沒說關於尊嚴和智商的事,很多傳武的練習者,從來沒上過擂臺,卻大言不慚的說格鬥選手只是受到規則保護,自己可以輕取對方,那份自信不知道是怎麼來的;又或者動輒強調自己正宗,批評他人傳承,問題是你功夫不行,難道靠祖宗牌位請神上身?而更重要的是,你會看到最初溝通不良,或者因為無法滿足周圍期待,走進傳武象牙塔者,都會有一種我不需要別人理解,反正我很厲害的態度,但如果你真的很厲害,你總會找到價值和認同,而你一直在催眠自己,卻不斷的被現實打臉時的落差,恰恰證明了你不行,大多數人還是會在意周圍的看法,然後越來越焦慮不安,越來越對於不被瞭解感到失落,甚至怨憤,但這能怪誰,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你隨時可以接受現實,走出象牙塔,而不是像公主般等人來救,這可不是聰明的徵兆。當然,你還擁有尊嚴,但何以為尊,又或是否嚴謹,就不好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