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不同

「你之前說靈擺是一種意念的投射,那麼媽祖的巡境是否也是大型意識的投射?」

「意識是清楚的表現,不管你手上拿的是靈擺、尋龍尺、兵器、或者發勁、那怕是一個炒菜鍋或拉花,你都該有清楚的投射,你的意識導向越清楚,就越不容易把事情搞砸。至於你所說的宗教行為,那是另一個東西,我們國中的時候,很流行筆仙,就連兩個人各出一隻手拿筆,都會有潛意識符合期待的問題,總是會圈到某個名字、某個號碼,讓周圍的人驚呼連連,然後覺得某兩人是天作之合,某某可能死於非命,但事實是如此嗎?大多數情況那兩個被認定是真愛的人甚至沒有交往,而死於非命更屬無稽。某些坊間宮廟會把兩人的眼睛蒙起來,讓人覺得這個結果是可信的,但實際上仍是透過作弊的手段,如果筆仙都可以這樣操作,何況乎起駕這件事?這個鑾轎必然會往人多的地方去,以彰顯慈悲,這就是宮廟利益的最大化,如此而已,所謂狂喜的狀態,只是讓你拋開理智,就好像教宗選舉完,數萬人沖進梵蒂岡朝聖,朝聖的本質是什麼?也是拋開理智,進入集體潛意識,音樂祭的狂歡、運動比賽的躁動、政治集會的激情,都是同類型的玩意,這些東西可以增加你的信念,讓你很高亢,但是信念是什麼?所有的相信,到最後都會被推翻,就好像我口渴了,我會去喝水,這是知識和本能,可如果你今天要告訴我,口渴的時候可以喝汽油,你就會要我相信你,相信是行不通的,我知道我的狗半夜不會跳起來把我的腦袋咬掉,但我不會相信食物放在他面前他可以忍住。不論你是否為虔誠的信徒,那怕是一派的教主,人終將難逃一死,某些人可以不怕死,是因為徹底的接受了這件事,這和信仰無關,信仰的力量不足以動搖死亡,若能,則何需要助念?就在於人的意識脆弱和散離之際,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不外如是。」

「我本來以為這是受到集體潛意識的影響,所以轎子轉彎或去的方向,是受大部分人所希望的方向,所以我才會說是不是也是一種意念投射。」

「集體潛意識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好比每個人心中都有恐懼,但我的恐懼可能是物質匱乏,你的恐懼也許是童年創傷,他的恐懼可能是害怕不被肯定,即便你我他三人都是很熟的朋友,三人的恐懼卻如此不同,可這三個東西合起來就是集體潛意識了,那麼你去看鑽轎底的人,有的人是自己生病,有的人是家人生病,有的人可能快要破產,但這些都不是影響鑾轎前進方向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必然是宮廟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搞了半天還是商業操作。」

「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商業的本質就是找到一個缺口,然後切進去,如果沒有缺口,那就製造需求,但是一次只能製造一個需求,否則就是瞎攪和。」

「我不懂,你明明都可以說得那麼清楚,為什麼卻不這麼做?」

「這麼說吧,如果十八歲的我穿越到今天,必然大紅大紫,成為引領身心靈界潮流的人。但現在就不必了。」

「什麼意思?十八歲不是你剛開始學的時候嗎?」

「是阿,那個時候的我開始接觸這個產業,然後吸收了一大堆亂七八糟不靠譜,甚至算不上知識的雜訊,卻自以為很厲害,覺得可以幫助別人,還覺得自己在做好事。」

「....你真的可以再賤一點。為什麼你就是不能同理他人的靈性或宗教需求?」

「你這個帽子太大了,我只是不認同瞎攪和,人為什麼會渴求靈性或宗教?這和成熟有關,當我們說作物成熟了,就代表要進入收割期,也就是其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當我們說一個人成熟,最物質的向度,是指具備生殖功能,也就是你有繁衍後代的能力,而但凡你完成了傳宗接代,你的存在意義就不是那麼重大了。所以孩子的本能是拿著娃娃對其說話,這就是所有神話或靈性的濫觴,但等到了青春期,賀爾蒙開始分泌,反叛、爭取同儕認同和挑戰權威態度出現,人開始強壯而獨立,在這個時期,是最容易產生強大創造力,若能適當引導這份能量,有機會朝偉業的階梯邁進。然而到了中年,也就是成熟期,腺體衰弱,體力下降,精神也不集中,諸多不能掌控有形或無形的事物叢生,人又變回了無助並且需要安慰的狀態,同時也開始對於童年的辦家家酒找到一個看似更睿智的理由,所以為什麼重訓很重要,因為只要人的睪固酮恢復正常,就會產生肌肉,這是一種可靠的物質,同時會讓人有更多的動力去改變現狀,而不是冥想。這就是我當年說的,只有女人需要靈性,我從未看過有錢有性的男人不開心。」

「所以你覺得工具比較強大?或者萬能?」

「工具就只是工具而已,就好像我拿羅盤量出財位,然後催動,這樣可以讓財進得比較穩定,但工具有極限性,以紫白飛星的財位來說,可能會因為天氣和地氣的位置不對接,而讓今年無財位可用,也可能因為沖犯五虎殺,而造成財位不能用,這就是工具的限制,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財位的催法,比方可以用八宅,可以用三元九運,所以你懂得越多工具,就能突破越多的限制,但即便如此,人還是會受到時空的限制,好比我覺得某個房子風水很好,但人家開價三億,我如何買得起?又好比我想租某間房子,但打電話去人家就租掉了,這就是運不給你,也是工具的極限性,所以擁有工具的確有便利性,也能讓你得到一些幫助,但如果你說就能因此逆天翻盤,我覺得有點勉強,因為每個人都有執念,不會有人奉工具為規臬,什麼事情都按照工具的安排去做,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件事,就算有,命或運不給你也沒輒。那為什麼會不給你,因為沒有人能把運操作得很漂亮,人走運的時候,誰要聽工具的?都要聽自己的,等到不走運才來找工具,晚了。」

「可是我怎麼知道工具是不是騙人的?我的意思是好比你之前說過,催財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任何一種靈了,機會成本就會被用掉,然後不會再有效。」

「唉,你們總是把我的話掐頭去尾,有個東西叫做邊際效應,如果我現在催財,然後三個月內我的財運明顯改觀,但半年後這個風頭過去了,那麼我會怎麼樣?賠光嗎?當然不是,至不濟,我就是回到三個月前的收入而已,但很多時候催財和事業運是相關的,假設我三個月內從科員變成經理,難道事後我就變回科員?除非我真的太不著調,但情況若是如此,我又豈能在眾多選擇裡被破格拔升,儀式是增加你的機會,不是無中生有,更不是讓老闆瞎眼。回到升官或加薪,假設三個月內我把握了機會,自然不需要繼續催,但如果我是做小生意的,本身資源不穩定,於是我催動之後,可能旺了三個月,之後掉回來,然後再催,這時候就會產生邊際效應的問題,這樣搞幾次以後,法就會被玩壞,而再也沒用,這是三流的老師會幹的事。另一種情況則是一般人誤入的盲區,我們先不講法術,任何人升官發財,必然會帶來消費的增加,消費一旦增加,能量才能平衡,如果你一輩子都清湯寡水,你不需要發財,但消費增加後你就會覺得錢不夠用,所以錢夠用是假議題,越有錢,要做的事越大,消費越多,錢越不夠,所以假設你催財的原始設定,是讓自己從薪水三萬變成五萬,等到達成了,你再做同樣的方式催財,效果當然甚微,因為你不會滿足這種程度的力量,你需要更強的力量,但相對來說那就是更大的代價,可大部分的人聽到代價就卻步了。」

「我每次聽你講話,都覺得很有道理,但骨子裡卻覺得你很討厭,我也說不出原因。」

「你能察覺到這個部分,代表你有進步,但這件事對於你們所有討厭我的人來說是好事,你們討厭我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是任何人的『自己人』,這個社會要成功,乃至於賺大錢,需要的並不專業,而是感覺,你能夠讓客戶再清楚,他也不見得會買單,相反的,很多人再推杯換盞之際感覺對了,於是就簽下大單,什麼是感覺對了,就是你覺得對方是自己人,有人說天主貴,也就是你是靠貴人長輩提攜的,地主富,也就是你是靠和下面的人打成一片和樂融融來賺錢的,不論是哪種,說穿了就是認同,認同的本質就是你和我一國,那個國,可以是政治立場、宗教、道德、甚至是某種困境,比如病友,但凡有這些共通者,就會讓人覺得安全,因為對方覺得你可以被控制,但凡你可以被控制,就會給人安全感,我很清楚這個東西的本質,就好像你以為這裡一直是冷清的嗎?早期我總會寫我和我娘的互動,我會把我寫成一個表面精明清楚,但是總是栽在我娘手裡而沒辦法的人,人們就喜歡這樣的感覺,就覺得你再了不起還是有人能制你,但後來我實在懶得應付孝順者的奴性情緒,就再也不掰這些東西了,我不會與任何人結盟或成為一國,就在於我只遵循我見到的實相和真理,而不想和任何人的情緒打交道,而之所以說你們這些討厭我的人可以放心的原因,就在於光是討厭我這個共同信念,就足夠讓你們自成一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