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因材施教


國高中時期,阿諾史瓦辛格、席維斯使特龍等明星是全盛時期,當年小男生都瘋狂迷上健身,就算不上健身房,家裡也放著啞鈴,和上一個世代迷戀李小龍的雙節棍一般。

我那時高二,也是假日會去健身房的那種人,離家走路只要五分鐘的路程,就有一家私人健身房,老闆五十許人,他叫我管他叫師父,不準叫教練,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樣比較有感覺。健身房裡的鏡子上貼滿了各式比賽的照片,獎盃也放滿了一個牆面,據師父說也是十歲起迷上健身,沒跟什麼教練,就靠自己找資料和勤勉不懈,達到金日成就,我一點也不懷疑他的話,因為他那兩個兒子,大的十七歲,小的十五歲,都已練成鐵塔般身材,可以輕易平舉300磅的重量。

但身材的成熟和心智的成長並無關連,這兩兄弟都個性火爆,而且經常為了小事大打出手,老爸說好說歹用盡了方法,還是無法遏止這情形。那天我去參觀師父家,還沒進門就見兩兄弟已經在自家門口打了起來,師父大怒,衝進屋裡拿出和我手臂等粗的藤棍,誓言要把棍子打斷才罷休,在我和師母的苦勸之下,他把棍子放下,走進廚房拿出了一捆筷子。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贅述,然後他把十支筷子交給弟弟,弟弟一下便折斷了,絲毫沒有悟性,老爸變了臉色,回廚房又多拿了幾支,這回交給哥哥,但大哥怎肯輸給弟弟,毫不給父親留臉面,便折斷了,師父淚流滿面,不知是感動自己孩子神力驚人,還是心疼筷子錢,抄起棍子追著兩兄弟狠揍。

我不但沒學到團結的重要,也不再迷戀健身,反而發現跑得快比什麼都實際,所以改練田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