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無所不斬


「我想做個反饋,是關於你上次舉市集例子中搞錯了牌義那件事,現實是我上次幫我朋友算牌,因為怕牌義不熟,所以拿著講義翻,然後果然發現自己差點講錯,趕快圓回來,結果對方卻不信任我,我明明解對了,事後我覺得應該是他覺得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對嗎?」

「沒錯。」

「第二個問題是,既然只要自己信了,或對方信了就成立,那麼世界還有真相嗎?」

「不重要,如果你吃假藥就能治好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不太懂。」

「好比你現在在開車,打開廣播電台,即時新聞告訴你某地車禍,某地坍方、某百貨公司週年慶人滿為患,整篇新聞稿只說事實,就是平鋪直述的陳述,不帶感情,這些資訊對AI可能很有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根本吸收不良,甚至他們懶得聽,他們要聽的是隔壁台敘述一場重大車禍,母子受到劇烈撞擊飛出窗外,然後千鈞一髮之際,母親拖著重傷的身軀拯救了幼兒,眾人邊聽邊落淚,同時擁有感動、療癒和激勵,但那個偉大的母愛,根本救不了這些聽眾對生活的無奈,他們只是想要得到這份感受,至於情報真假不重要,被騙也沒關係,他們最害怕的,就是對方不願意繼續騙下去了,這就和詐騙集團可以一直得逞的原因,直到被害人一毛不剩,他們才不得不醒,因為連詐騙集團都不想理他們了。然後他們會繼續找新的騙局騙自己。」

「所以在那個被騙的當下,就是真相對嗎?」

「沒錯,好比你可以相信葡萄糖胺加上鯊魚軟骨,也可以茹素,並且相信植物中有足夠的營養修復身體,你所認定的實相,在他人眼裡可能破綻百出,反過來說,對方所堅持的現實,對你而言也不過情緒的產物。所謂受用,就是你能夠接受所有人企圖編造出來的夢境,並從其中得到滋養,但,吃百家飯的結果就是得承百家病,百毒不侵的意思,就是你不接受並拒絕加入任何的價值,所有的好意和惡意。這些東西就是一體兩面,人對你有期待,就想控制你,你滿足了他們就會灌你糖漿,反之,他們就會逼你喝毒藥,但本質上都是控制,要分辨毒藥或糖漿,只要看對方的嘴臉足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人不要對你產生期待。好比那句『如果你是一陀大便,就沒人敢騎在你頭上。』」

「可是這個世界應該有一些起碼接近真相的東西吧!好比天然的食物應該是健康的,比方塑膠微粒有毒這件事。」

「我那天看到某帖文,說奶茶對什麼臟器不好,說披薩會造成什麼負擔,說酒精又會如何如何,最後的標語是,不是自然生產的,就不要吃,那藥物跟維他命也不是自然生產的,人吃不吃?如果不是自然生產的都不好,人是不是該在街上裸奔打滾?就連房子和衣服也不是自然生產的。這個世界大多數人的都不是在預先享受,而是預先恐懼,好比年輕男孩說出自己的理想是存錢買跑車,長輩就會告訴他這有什麼用,再漂亮的跑車也不如醜到爆的房子,因為房子會增值,人超過三十歲,就會開始被灌輸不能熬夜,吃那個有害健康,喝那也不行,要養生,不然會生病,不然會給他人添麻煩,全然不管這種話說出來就是找麻煩。又或者你從小就聽到的,錢要存好,存好做什麼,為了預防還沒有來得及發生的意外和災害,或者家人的意外和災害,當你把全部身家都拿來養大恐懼,最終不開心也只是得償所願而已。這樣的人動輒只會使人不開心,如同許多衛道或宗教主義者,只會告訴你要壓抑情緒,就連開心和快樂,都似乎是一種罪惡,我去他媽的。而如果,如果這些話不是來自你的家人,而是來自你的伴侶,代表你們之間已經完蛋了,所有的激情和愛都消失了,對方也沒有要繼續經營的意思,只是想要把恐懼轉嫁到你身上,而對方也已經拋下了愛,信仰恐懼,所以死灰復燃是不用想的。」

「那如果另一方還有愛,不是很慘嗎?」

「那就拿剩下的資金去投別的項目阿!」

「我認同快樂或欲望不該是罪惡,但生氣呢?很多人都說生氣的情緒就是自己搞錯了,比方說空船理論。」

「空船理論也是半對半錯而已,好比今天我在汪洋或川流上,如果已經很久,這時候忽然被空船撞了,就算是空船,我也可能會開心,因為可能上面有我需要的物資,或者我可以把船上部分貨物放在空船上,增加我的利用空間,再用繩索把船串在一起。然而,如果今天有人在垂釣,忽然被船撞了一下,導致本來要上鉤的魚跑了,會有點小生氣是合理的,但更煩的是你把船推開了,過一會無論是引力或洋流,它持續的來碰撞你,靈性者會告訴你這是宇宙要給你的訊息,宗教家告訴你這是業力,需要修持,我則會在第一時間發現這艘船不能為我所用時,我就會拿榔頭把它敲壞或擊沈,而有趣的是,當你養成這種習慣時,就不會再有船來搞你了,這就是人家送你禮物就笑納,有人罵你髒話就還回去。」

「這樣對人很容易,但如果對象不是人呢?好比我吃到難吃的東西,或者買了不良的產品,這時候難道也要生氣嗎?」

「我們來假設一個情境,假如你買了一個水壺,然後因為其設計不良,造成你的背包水災,雖然沒有東西壞掉,但是你的包就得洗了,同時整理很麻煩,假如這個水壺不貴,你會去找店家申訴嗎?」

「不會,我會扔掉就算了。」

「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把它扔掉前處決它,破壞殆盡後再扔掉。」

「為什麼?洩憤嗎?」

「你受了委屈,總該有對象投射,就這個例子來說,水壺本身的設計,並不符合客戶的需求,所以我只是用我的方式,否定了設計者的意念,而不是放過,畢竟放過就是接受委屈。同時我也投射出另一個意念,在我可以掌控的範圍內,不合我意者,我必催之,我的世界我做主。」

「痾,你真的完全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或神或佛比你更高的存在對嗎?」

「錯了,活生生的鬼神或佛,我還真見得不少,比方你八歲的時候,全家移民國外,在你的鄰居小伙伴心裡,就等於死了,大多數的死者,無論是往生淨土,或者墮地獄,是沒辦法在還陽的,但仙佛菩薩或鬼王例外,這些東西的代表就是在國外生活了四五十年,決定搬回來定居,他們還陽的目的不是為了禍亂,就是普渡眾生,翻譯就是他們看這裡的人不順眼,動輒就說我在國外都怎樣,你們怎麼都這樣,企圖叫你聽他的,簡稱度你。」

「我有最後一個問題,我朋友說我不該太常找你,這樣會養成依賴。」

「這不是問題,重點是你希望我幫你反駁你朋友,但我不想插手你的人生。因為有沒有依賴,是你自己要去定義的,而依賴究竟是好或壞,也是你該去看清的,因為我對你的態度永遠都不會有特別的改變。」

「那如果是你,會怎麼定義依賴?」

「如果你現在不論是腰痛、膝蓋痛、或者反覆過敏,那麼你經常去找推拿整復師,或者中醫師針灸,又或者去看門診,但每次看完都有解決一些問題,請問你有身體狀況時不絲毫拖延,去就醫的行為叫做依賴嗎?」

「不是。」

「那麼我再請問,你除了覺得醫師技術很好之外,你也沒有把人生重心和問題交給醫師,你覺得那是依賴嗎?」

「不是。」

「那你覺得,你把我的每句話都奉為金科玉律,絕不違反,遇到任何事,就連中午要吃什麼,和誰交往,都先來問我,又或者今天你問我跟某某在一起如何時,我說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你就立刻聽話分手或者去杜絕可能發生的狀況嗎?」

「沒有。」

「這不就結了。」

「那為什麼我朋友...」

「停,你再說下去,你朋友不是失去你的友誼,就是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