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不服管

「現在離婚率劈腿率那麼高?越來越多人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人類滅亡怎麼辦?」

這是我在捷運上聽到某個老太太的發言,我不確定她是跟旁邊的同伴說的,還是發語音,反正人很多,我看不到她,也懶得讓座。

回到婚姻這件事吧!這實在是很有趣的現象,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果,卻忽略了因,你知道為什麼長輩甚至企業、乃至於制度,都鼓勵人結婚,並且生子嗎?最簡單的原因,就是讓人穩定,好控制,一旦你有了車貸、房貸,又有一家子要養,怎麼能輕易離職,怎麼敢抗爭?怎麼敢有時間思考、偷懶,你看看對岸,這些年所謂彩禮,實則明碼標價的賣女兒,這個概念就是把婚姻的本質公開,婚姻是經濟行為,毫無疑問,但加上彩禮,就有點像保證金的概念了,然後夫妻倆生不起孩子怎麼辦?沒關係,兩家舉全家之力來養,建構更強大的經濟聯盟,所以很難離婚,因為牽扯甚深。就算有人犯錯,另一方可以選擇容忍,繼續過日子,或者做別的錯事補償自己,所以很多人變成各玩各的,但就是不離。

早年日本這個情況更明顯,女人婚後基本不工作,專心相夫教子,男主外(也包含外遇),女主內,乍看好像很和諧,但實際上人就是會有壓抑,會有欲望,會有很多情感和心態的變動,而且很容易被外界影響,只是限於社會觀感和體制,會鬧到離婚的是少數。這些年離婚的也多了,外遇是常見的原因,你當然可以說婚姻本質是契約關係,這是違背契約精神,但當經濟體系和社會風氣改變,比方女人可以在外面工作,而且工作能力不輸給男人,甚至不少地方比男人更優秀時,選擇變多了,不平等的契約被挑戰,也是很合理的事。我並不是說劈腿就是對的,但是當任何一個制度被設計的違反人性時,失靈是很正常的事。

人類如果要滅亡,絕對不會是因為不生不婚,就疫情和烏俄戰爭最嚴重的那幾年,人口的出生率依舊遠超死亡率,全球從來沒有一年人口成負成長,所以因為這個理由滅亡,純屬瞎擔心。

那天有個人問我:「你為什麼不結婚?不存錢買房?你不覺得一把年紀了,這樣很不安定嗎?」

「你結婚超過二十年了,有兒有女,你兒子和你的關係好像不太好吧!」

「那不是很正常嗎?父子哪有關係好的。」

「可是他跟你太太關係應該比你好吧!」

「那可不是,我太太打生他起,就覺得愛他比愛我多多了,反正就是一切都是我不是,他兒子怎麼都是,但他也好過不到那去,現在有女朋友了,他娘就一副情傷的樣子。」他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

這裡得插播一件事,五億探長雷洛傳父子情仇中,郭富城在醫院給吳孟達拉出去,當時的台詞時:「其實從頭到尾是你自己恨你爸爸,偏要拉你媽媽下水....。」

看到這大概許多觀眾會產生共鳴,我當年也覺得乍聽頗有道理。但如果做媽的不埋怨父親,不故作矯情,兒子會有這種心態嗎?而有多少做媽的,其實老公並未拋妻棄子,可打兒子出生起,在他面前就愛演內心戲,既要演受害者,同時又要孩子不要和父親對立,等到兩邊真的被挑撥出火來,她又說自己不是這個意思,希望兩個人好好相處,別老讓自己不省心,明明火就是她放的,還要立牌坊。然後兒子大了,開始交女友,娶妻,做媽的就好像兒子一副欠她的,婆媳問題其實是告訴媳婦,這本來應該是我老公的一種變態心理。看透這一切的男人,如果真不幸結婚,當真趕緊結紮,除非你知道你就是生女兒的命,那遊戲設定可能會公平點。

「那你女兒想必很黏你了?」

「小時候是,國中開始交男友就嫌我煩了。」

「那嫂夫人想必和女兒一樣,經常需要獨處空間吧!」

「你怎麼知道?」

「你房貸還剩幾年?」

「十年吧!」

「我要努力的花上半輩子的精力和財富,供一個房子,然後我的家人不是跟我關係不好,就是一天到晚需要獨立的空間,於是我只能沒事就躲在車裡或停車場抽菸,還不能躲太久,身上煙味不能太重,不然就有人要疑神疑鬼或者你要挨罵,你說我結婚買房子幹嘛?」

「可是你這樣就沒有責任和歸屬感阿!」這就是你最後的掙扎?

「我只想沒有壓力的活著。」

「沒有壓力,有人能這樣嗎?」他呆住了,沒有想過這個選項,當然,他的餘裕也不足以支援這個選項。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有很多人會為了陪家人,選擇教低薪的工作,甚至辭掉工作,但當你沒有錢的時候,家人不會把你當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