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力千鈞


中國歷朝歷代,大都是在抵抗北方蠻族,而蠻族被趕走後,往往捲土重來,直至一統中原,或者最起碼統御了部分的中原,接下來就是漢化,然後腐敗,漢民族或許戰鬥力不強,但感染力極強,說穿了,這不過是生活形態的改變。

游牧民族吃的是蛋白質,農耕民族吃的是澱粉,游牧民族彎弓打獵,圈牛牧馬,用的是爆發力訓練,農耕民族耕田,是肌耐力訓練,兩者開戰,後果可想而知,而漢化之後,精緻飲食和生活享受會讓肌肉快速退化,文字和語言都可以禁止或歧視,但美食就沒幾個人擋得住了,一旦吃飽,自然想睡。

論戰鬥力,漢民族絕對是墊底,於是出現了武功,但真正的一流高手,碰上戰事,能保住性命已是萬幸,再說武林高手必然能打贏大將軍乎,人家可是經過多種考試認證,且一刀一槍得到的資格,山林隱士能夠說出口的,只有神秘感,和祖師爺如何了得,乃至成仙成道的過程。

於是在武林門派裡,拜祖師成了件很重要的事,甚至超過了功夫,還有人言之鑿鑿的說若能和祖師感應,則夢中學藝,或一夕頓悟皆有可能,於是大家開始研究祖師的家底,愛吃什麼,有什麼小嗜好,尤有甚者還模仿之,功夫沒練好,壞習慣倒多了一堆。

真有和祖師感應這回事嗎?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每一派武功剛開始的套路或許不多,而創招者的武打風格和自己的人格特質有很大的關係,比方螳螂出手眼花繚亂,在和人的交往過程上也可能是讓人摸不清的,而八極看似簡單,發招時威力龐大,又有一種同歸於盡的覺悟,為人很可能是豁出去的,詠春像是一個水潑不進的盾牌,很多情況下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太極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你提出問題,他就叫你自己去思考,或者用你的問題反問你,而善八卦者,往往能快速繞到敵人後方,迂迴而來,做人處事可能城府較深。

兵器也是一個道理,用的兵器越長,和人的距離越長,也代表你設定的安全距離越長,所以大槍大桿子練得好的,朋友可能不多,因為人一旦企圖和他拉近距離,則可能感到不安,善短兵者,距離容易拉近,但也容易摩擦多,同時看事情的眼光可不夠遠。而所謂感應,不過是你和這門武術的精神合不合,你習慣這樣的攻擊和防守方式嗎?

如果不是怎麼辦?終身練不成嗎?當然不是,只是進展比較慢,同理,你可不可以練好的長兵再去練短兵,反之亦然,或者說你可不可以用一門和你個性不合的武術來磨你的性子呢?回想一下你練武的初衷是什麼,有些人是被霸凌或者家暴,到後來可以實戰了,也就有安全感了,有些人始終不能實戰,卻也覺得不想打了,只是還放不下練功的習慣,他或許得到了健康,或者得到了自信,或者其他,有些人一開始就是因為沈迷武俠小說來的,他追求的東西可能更虛無飄渺,武對我來說,是一種藥,沒病或病好了就不需要吃藥,除非你是吃職業的飯,怎麼樣算是病好了?比方一個腳踏車被偷的孩子,可能想打偷車賊,等到他發現他已經擁有對付偷車賊的技巧時,就應該衡量是否要花更多的精力來鑽研這東西,還是應該把時間花在別的事情上,畢竟想要打倒技安,和想要擊倒泰森,是完全不同程度的事。而後者,不論你是否能達到,都需要窮究畢生,這需要很大的熱愛。

熱愛加上時間就會成就深功夫,越是執著痴迷,下得功夫越深,但別忘了人生是機會成本,你要花多少時間和木人樁相處,就少了時間和家人相處,孤家寡人無所謂,ˊ至於登峰造極壓倒性的力量,除了時間,大都需要付出其他重大的代價。其實何止武術,任何技藝皆是如此,有得則必有失,失未必悲,得也未必喜,划算與否,不過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