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對憂鬱症有什麼看法,我覺得前陣子看到的國外視頻說得很好,你什麼時候知道你的思想被箝制了?就是當大家都對一個議題閉嘴的時候,所有人都不能或不敢談這個話題,只要討論了,就有可能被炎上、封殺,或者用其他的社會機制來懲罰你,恰恰抑制了獨立思考,而進入集體催眠。這就是現代人對於憂鬱正等精神疾病諱而不談的典型狀態,因為談了就會惹上麻煩,甚至連醫師都未必能說出個所以然,畢竟憂鬱症的成因從四五十年潛到今日,不斷演變,現在最新的說法是腦部病變,可是什麼造成腦部病變、病變會維持多久、能否根治?答案都是不知道,指不定哪天又說會傳染了也說不定,這麼說不是要獵巫,而是如果我不知道他如何產生,也不知道如何治療,甚至不知道他能不能被治好?那麼為什麼要放這麼多的訊息出來給公眾製造恐慌?除非我是希望公開討論,也就是政府或醫學單位已經承認自己束手無策,希望集思廣益,大家都可以提出意見,也許能透過不同的看法,而找到新的出路。但情況卻又不是這樣,只要有人對此發表意見,就會有其他人跳出來指責,你又不是醫師,你憑什麼這樣說,你會誤導大家。但壓根沒有誰誤導誰的問題,醫師自己都搞不定了,明明沒有方法,卻又不讓人討論,這就是典型的思想控制。
撇除社會現象,回到憂鬱症本身吧,在我看來,這就是你被灌了毒品,然後成癮的概念,精神層面上的被慣壞了,就像小孩子不能太寵,會寵壞,寵和愛不一樣,寵就是沒有限度的,無止盡的給與對方想要的,然後讓對方變得稍微不如他的意,就暴跳如雷,撒潑打滾。憂鬱症產生的原因,或許該從憂鬱本身講起,最常見的憂鬱莫過於失戀,因為你在意的人不在意你了,對方若在意你,你便不會憂鬱,所以憂鬱症的本質在於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想法,最早期這個病症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好發在很多國外的明星身上,到了華人社會,則有另外一套說法,那就是通常得憂鬱症的人比較優秀,這是一個討好的說法,真實的現象是,我們小時候如果考了一百分或地一名,就會被特別獎勵,不管是父母還是師長,都覺得與有榮焉,很有面子,有個場景是幾個太太再打麻將,其中一人的孩子回來了,和大家打招呼,媽媽問他考試如何,他說得了第一名,於是立刻有人拿出紅包,給這孩子包了獎勵。一個小孩因為成績得到稱讚和獎勵,然後就更努力,考上好學校,最高讀到博士,最完美狀況是進入學術單位,當老師教授,可能可以藉由論文繼續發力,但如果到了大學之後,就因為天賦或選擇系所方向錯誤,導致無法向上進修呢?可是大學都還領的獎學金,然後出了社會,假如不是學術類的工作,他習以為常的那套獎勵機制沒用了,就好像在實驗室裡養久的老鼠,他早就被制約了,只要按下紅色按鈕就有食物,按下藍色按鈕就有電擊,現實生活中,我相信甚至七十年次以前的人都體驗過,少一分打一下的考試經歷,不論這份經歷來自家長還是老師。這就是電極按鈕,可問題是離開學校後,你甚至找不到那個紅色按鈕,越是功課好,習慣服從,被好成績制約的人,越找不到那個按鈕,換言之,他沒有辦法獲得所謂的稱讚、好棒棒、優秀、人家眼中的模範生、第一名,這就是服毒成癮,然後出現戒斷反應,但這個毒沒那麼好戒。你覺得如果你是那隻老鼠,忽然不管按什麼按鈕都沒有食物了,也沒有電擊,你會不會慌?你會不會崩潰?可反過來說,如果一開始就不愛唸書,或者天賦不在唸書的,他怎麼樣都構不到紅色按鈕,被電擊幾次之後,反而不會在乎獎勵機制了,會變得不稀罕,不管最初是不是出於酸葡萄,但後來必然學會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了,於是反而練就了百毒不侵之體。因此你能夠理解所謂憂鬱症是優秀的人這個理論有多討好,以及他是怎麼來的了,可是他並不靠譜,你看看那些國外明星的粉絲們,什麼都想學偶像,卻學不上,得,那就學他的病吧,紛紛開始演起憂鬱來,這可算不上什麼優秀。所以如果你問我怎麼治療或預防憂鬱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會不要臉。
有人問我是不是對基度教比較好,最起碼不存在什麼迷信,我必須說一神教,無論是基督教或天主教,迷信也是不少的,比方靈恩派就是典型的例子,不清楚靈恩派是什麼的,就是你會在電影裡看到有牧師傳道,然後就會有殘疾人士站起來,或者絕症患者被治癒的橋段。我記得小時候有個節目叫700俱樂部,裡面也宣傳很多這類事蹟,在台灣你也會聽到關於教會趕鬼,驅除邪靈,然後把人弄得瘀青的故事,或者有人在洗衣服的時候撿到鑽石,這類故事難道不是迷信?一神教的本質,就是透過教會訓練人集體服從,這點非常適合軍隊,所以他們不鼓勵有覺知者,因為獨立思考象徵著挑戰權威,這對教會的威信是有危險的。教會的手段,比方因教義衍生出的儀軌和道德,和儒家政治是相差無幾的,而人們看到的驅魔,其實就是被規範壓抑到喘不過氣來的精神疾病,和之前提到中醫所敘述的蠱差不多。
我不討厭任何宗教,我討厭的是後續的傳承者,把這些事情弄得亂七八糟,佛教的本質在追求解脫,現代人在求財神法、煙供、咕嚕咕列佛母保佑愛情。道的最初是為了成仙,成先是為了逍遙,遠的不說,光是台灣的道教變成佛道混合,光明燈、安太歲、收驚祭改成了主流,人們為什麼那麼喜歡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救苦觀世音菩薩,因為人們並不相信自我修持或靠著努力提昇認知與格局,他們只想要一個無論自己用什麼理由把人生搞砸時,有人願意出來幫一下,分擔一點,甚至可以逆風翻盤的信仰,這樣的信仰,我敬謝不敏,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聽到我做這行,卻沒有信仰時,感到憤怒或覺得我自大的主因,因為我不慈悲,我沒有跟他們一樣,選擇懦弱,而只針對在解決問題,人們寧願希望我和他們一樣,並且繼續吹頌不實的傳說,這樣信仰就更方便流傳,而他們看起來就不會像傻子,尤有甚者,人們會說,你要先同理對方,才能解決對方的問題,如果我今天有著不會得癌症的體質,全世界的醫師都會搶著我的細胞做實驗,而不是會要我去理解並同理癌症病患,這樣研發出來的藥物才會有效。可換過來說,如果今天實驗證明,我的生活方式可以令自己不得癌症,那麼有趣的就來了,人們大多不會選擇這種方式,而是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不想做而已,又或者「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可以那樣活」、「那太麻煩了」。你看到這個世界的狀態,是人們藐視專業,他們先否定,覺得沒有人能做得到,有人做到了,他們又說這沒什麼了不起,或者就算可以又怎麼樣?又或者不只幫自己,甚至幫全人類找藉口,不是誰都有時間、不是誰都有資源、不是誰都有閒工夫,我要有那錢,我去做別的多划算,早成世界首富了,但這些人,多半連首付都付出不來。
會產生這種觀點的原因,可以歸類到業力,大部分的人部了解業力,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最簡單的說法是,當你追求的目標和大多數人一致時,業力就產生了,比方你想升官,你的同事也想升官,所以你必然遭遇許多阻礙,你想要擁有每好的愛情,其他人也是,阻礙就產生了,因為資源有限,人口太多,僧多粥少,連僧的佛法也莫可奈何,那麼假如,你想要的目標和大多數人的方向不一樣呢?舉例,假如你的人生目標就是撿街上的垃圾、煙蒂和狗屎,至就是你至高無上的興趣,唉,一定有人又覺得我在罵人了,好吧,假如那是我的興趣好了,這個時候會產生什麼現象,大多數的人不會跟我搶的,他們只會覺得我奇怪,因為我和人脫節了,我擁有一般人所沒有的熱情和嗜好,人們或許會說這個人很好心,但骨子裡卻會覺得我有病,但這個時候,我和眾生的業力是疏遠的,是沒有連結的,然後有一天,人們忽然發現我可以靠著這些垃圾提煉出大量的黃金,但全世界只有我有這個手段,其他人撿沒用,於是業力又重新掛上勾了,掛勾的原因是大多數人見不得他人好,如是而已。
另一種業,則是俗稱的因緣果,聽起來很複雜,其實也再簡單不過,假如我是一個國中生,在咖啡廳裡拿著叉子敲盤子,然後覺得很有趣,敲著敲著就被店員制止,或者被隔壁桌客人罵了,因為吵到人家,這就是果,但假如我發覺這樣會吵到別人,敲兩下就停下了,我就可以讓果不發生,但假如我在家呢?沒有其他人在,我愛怎麼敲怎麼敲,於是把盤子敲破了,但這盤子很貴,而且是我媽最愛的,那這就是惡業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我敲第一下的時候,就驚覺這樣會闖禍,於是在自己的書桌前,貼上「不要手賤」的紙條,時時提醒自己,執至多年後,我還為自己能夠即時制止惡業而得意不已,甚至將不要手賤當作家訓傳了下去,卻從頭到尾不曾深思,為什麼當初我會想要敲那個盤子,為什麼我不敲盤子,就得去做別的事,以及我究竟把那份念想轉化成什麼行為?以及刺激我的念想究竟最源頭是什麼?我只是洋洋得意,在千瘡百孔的器皿上堵住其中一個洞。然後讓業因壓力從不同的方向加速流出而已,這就是大多數人熱衷的顯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