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回歸之路

行為或藥物成癮,乃至於酗酒,說穿了都是代償現象,代償現象幾乎在每個人身上都能看到只是情節的輕重與否,而大部分的人對於代償的現象是忽視,或有極高的包容,比方開會前一定要喝咖啡,或者每週乃至於每天都要吃甜食,有些人會以為這是令自己快樂的方式,當然少部分的人真是如此,那就沒有問題。但更多的人其實只是轉換壓抑的欲望,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用面對自己真正厭惡或想做的事,可若你真的面對了內在的空洞並填滿了它,自然就能擺脫癮頭,若始終不願正視,則必然導致更嚴重的問題。但無論你要療癒或導正,請關切自身的問題即可,別人怎麼樣都不關你的事,你既修正不了,也無權過問,勉強關切只會遭辱,那也不是正確的關心方式,真正的關心是等對方要求了,你再出手不遲。如果會來不及,那就是緣分不夠,緣分不夠就算強求也只是浪費彼此時間或導致反效果,佛都有三不度,就是告訴你不要浪費機會在時空不符的人身上。說到代償反應,拿髒話來當發語詞或者強調語氣或權威,運用得好可謂很有效率,但即便運用得再好,都沒有不用來得強,可一旦用上了隱,要改可就不容易。

記憶好這件事其實是很主觀而且不可靠的,或者說記憶本身就不可靠,同一事件,每個當事人都會主觀的把記憶改成對自己有利的版本,所以我們需要監控器材和證據,但畢竟不是每個爭執都是刑事案件,而各說各話就成了家常便飯。任何形式的辯解,一次若不夠清晰有力,後面的其實都是說給心虛的自己聽的。世上沒有立竿見影的藥,因為病人經常諱疾忌醫,非要搞到病重了才願意找醫師,所以名醫促壽,實在是因為太常和凶險的病情交手所致,而病說穿了不過是人自己的投射,要把病根治,就得要人改,改比要命還糟,醫師就死於病人那以怨報德的惡毒心機。

恃才傲物雖不可取,但那也屬個人自由,可當面侮辱他人就失格了,那只會讓他人覺得你配不上你所擁有的。這個世界有許多規矩,你可以不遵守,但就別期待他人會用你希望的眼光看你。當然你也可以不在乎所有人的眼光,那你最好也別融入人群,做好孤獨的準備,這樣對大家都舒服。所謂識人之能,就是你能清楚該把每個人放在什麼位置來發揮功效,這些人就會處在滿足的付出,而不會有奇怪的情緒或能量投射。情感投射的能量很強大,但太多人都忽略它,舉例來說,情侶間可能因為對某件事物的好惡因為有相同的頻率認知,而增加感情和默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愛,也有可能因為彼此的頻率強度上的差異,而讓其中一人甚至彼此同時感到落差而導致分手,但這樣的事件還算輕微,若換成夫妻,兩人要達到同頻對孩子的愛,甚至在表達情感上的差異,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問題。

不可否認,許多父母都不知道怎麼正確的愛孩子,甚至根本學不會,所以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當作面子來炫耀,這時孩子的成就就很重要,你常會聽到『你怎麼不學你哥(當然也可換成姊弟妹),好好唸書,考第一名(也可以換成賺多少錢,拿多少加用回家。)』有些父母不需要說,只要擺出臉色就夠了,這會造成兩個現象,第一是孩子無論如何都達不到要求,於是親子關係破裂。第二是孩子表現得特好,可是他不知道那是不是自己真正要的,還是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若是後者,身心病已經是最輕的後遺症,可如果那是孩子想要的呢?聽起來很完美不是?那你有沒有想過當孩子發現你是愛他的成就,而不是愛他,他又會怎麼做?無論他怎麼做,你和他都不會開心的。但我也不是說你要對孩子照單全收,你當然可以跟他有不同的觀點,甚至不支持他的決定,但仍然愛他就夠了。說到這裡就可以提一個悖論,有多少人都會說出『我希望他愛的是全部的我,就是我的本質。』別鬧了,每個人的本質都必然有不堪之處,愛不需要愛全部,你當然可以只愛某個點或某幾部分,其他的部分接受就好了,愛全部這件事其實是你對於自我感覺很糟,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才會有這個設定。

療癒需要專業,自我療癒有很大的風險,就是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失控,還是好轉反應,什麼是好轉反應?就是你覺得生活多了更多挑戰,變得更艱難的時候,因為這代表你開始回歸生活原本該有的重力,同時開始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當初擊潰你的課題,將會再次出現,痛苦從來不曾消失,只是等著你去消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