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如鯁在喉

自我認同,說穿了就是感覺換個詞彙衍生出的騙局,加拿大的兩個國中女生自我認同是貓,於是老師在教室裡放了紙箱,你試試看去長春藤名校或世界百大企業面試的時候這樣搞,由此可知,會認真在這種自我認同,並且要求他人也要認同的,純屬上不了檯面的角色。當然,一群蠢蛋聚在一起也是能夠產生強大破壞力的,同樣在加拿大,一個所有組織只讓女性參加的消防隊活動,結果燒了國家公園,這是幾天前的新聞,我很好奇這樣的火災是不是應該叫男性都離遠些,別去救。

狗屁倒灶的例子還有許多,看看許多後天的跨性別運動員,以女性之姿不斷在賽場上凌虐真正的女人,這就是政治正確的荒唐之處,自我認同衍生到極致,就會變得沒有是非,好比如果按照這些自以為貓狗的邏輯,那麼你也可以看到產婦抱著嬰兒,然後在公園裡挖沙子泥土餵食,而她拒絕哺乳或用牛奶的原因只是因為她認為大地之母滋養我們,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只靠吃土就維生,那麼社會局也不該介入,對吧!這就是女力。

這些人的混蛋之處,在於從頭到尾把感覺放在第一位,我可以很寬宏大量的假設,假設你是對的,你的感覺一直都是對的,那你跟隨感覺走,應該早他媽成功了,哪裡需要同溫層?又何需他人同理你?你的自我認同不是他媽很屌嗎?沒錯,我就是喜歡在關鍵時刻說出髒話,來特意顯示對於這些人的不屑,必然有人會說你不能好好講道理嗎?那你就是典型的那種不管是非對錯,只管我態度的人,而若按照你說的好好講道理就有效,就不會滿街都是...,你知道我要說什麼。

同理心是本世紀最邪惡的發明,沒有之一,我才在廣播裡說過,可以再複述一次,同理心就是典型的除去因,我不管之前發生什麼,而只關注果,也就是我必須同理你,不論你之前作了多混蛋的事,或者你擺爛了多久,才讓自己陷入如此的境地,於是甲同理乙,乙同理丙、丙同理丁、丁同理戊...,一圈循環下來,整個世界是非對錯的基本盤就會越來越低,甚至消失,因為同理的深層意涵,就是沒道理,你不需要講理,什麼事情都沒有絕對的錯,當真是如此嗎?按照這個說法,強姦犯說女人穿著暴露,應該無罪才對。每次有人跟我說這些的時候,我都會賞他一巴掌,然後說,這也沒有絕對的錯,使其理解這件事有多荒謬,你只要不斷的要求同理,自然就會離真理越來越遠,你只要持續待在同溫層取暖,你就不需要面對並解決問題,就像那個鼎鼎有名的同理心動畫一樣,有人陪你待在洞裡就好,不要逼你爬上來,也不要問你為什麼不爬上來,我們把那個動畫放進現實,有人掉進很深的坑或枯井,乃至懸崖,你覺得搜救人員應該下去陪他就好嗎?或者根本不需要搜救,路人下去陪他就好,最後全村的人一起在底下過日子嗎?現在人動不動要別人重視自己的感覺,重視你的自我認同,這和在KTV喝酒,然後沒事就要拉女生過來騷擾,還說自己是看得起對方,或者動不動去別桌敬酒,硬要灌陌生人,對方不從就說不尊重自己的下流貨色有何不同?你們幹的事情是一個檔次的。

自我認同,就是自我欺騙,打我開始學命理至今,都三不五時會有人問:「我命是不是不好?」、「我以後命好嗎?」、「有人說我以後命不好,怎麼辦?」「好幾個老師都說我晚景淒涼。」、「我覺得算命沒用,又不能改。」....,這些人裡面,有一半是認真的,而且陷入恐慌,或者需要你哄,而甚至有佛道修行者或受洗的信徒,我們先說前者,你現在三十歲、四十歲、那怕五十歲,擔心以後命不好,那不就是你現在的行為所導致?你為什麼不改變?你說不知道怎麼改變?我姑且相信你,然後我告訴你,你不是說那會有用嗎?就是說我做不到。那不是活該嗎?如果你未來的命不好,而和現在的行為無關,怎麼都說不過去,可你卻一點都不在乎現在,命不能改還算個屁,你就躺在那裡好了,反正命數說你七十晚景淒涼,你現在四十五,大可以躺平爽個二十五年才是,怎麼都賺了。至於有宗教信仰的,我就更不解了,佛道教最高境界都追求解脫,命不好與你何干?你都要閃人了。你說修為不到,那難道沒聽過修福報?積福德?基督教或其他宗教也都說神會保佑賜福好人,除非你不做好事,你連壞事都做得如此心安理得,何懼命不好?

那天聚餐時有人說:「運動其實不會瘦,只會讓你線條出現,真的要瘦,少吃才會。」我不意外,就像很多女藝人說自己的體質無論如何瘦不下來,也試過運動,但醫師建議不能太激烈,幾年後卻靠運動瘦下來了,那個體質的巴掌打得真響,假設你一天吃兩千大卡,但只消耗一千五百大卡,就會胖,這是加減法,你去運動,不論是什麼運動,只要強度夠,若能消耗三百大卡,而你飲食沒有增加,你就會胖得慢,若能消耗五百大卡,你就能停止發胖,但運動不是一天的事,當你持續兩三週以後,你的基礎代謝率會提高,這時候一天就會消耗一千八百大卡,而你的運動強度也會提高,這時候就有機會消耗六百大卡,於是熱量赤字出現,你就會瘦,到目前為止都是加減法,就是這麼簡單,當然數字是我隨便舉例的,所以運動其實不會瘦,只是不運動的藉口,不運動沒有不對,那是你個人自由,大方承認就好,不想承認也別拿騙自己的理由騙別人,這就很低端了。

前兩天忘了是抖音還是IG上有個小女孩說:「你第一次犯錯,是不小心的,第二次犯一樣的錯誤,就是選擇。」這當然是排好的劇本,然後底下炸鍋了,一群人玻璃心犯了,說以後你就不要如何如何、希望你記得你今天講過這種話、難道我記憶不好也不行嗎?他們之所以憤怒,在於知道這句話無論出自誰的口中,都是真實且正確的。你永遠都在做選擇,而責無旁貸,逃不掉的,它早就在終點等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