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扼襟控咽


「這許多年來每次她只要想回來,就能回到我身邊,但我真的受夠被控制的感覺了。我現在明明有新人,她卻又開口了。」

「你先給我出生年月日。」

「我沒有出生時間,只有生日。」

「挖靠!你跟濕婆神同一天生日。」

「所以這代表有什麼神蹟嗎?」

「我只是剛好想到一個故事,即便是印度教的主神濕婆,也會歷經不斷的生滅,而他的太太迦梨女神就是那個每次終結他生命的人,然後再讓他重生。」

「可以不要嗎?」

「如果你真的不要,早就不要了,何必問我呢?」

「也是。」

「不如這樣說吧,為什麼你會一直接受那個人,如果你不喜歡她的話?」

「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做過一個假設,若有一天我在國外旅行或遇到山難,只有她會用盡一切辦法來拯救我,而我也相信她做得到。」果然人都會陷入需要的依賴。

「你那麼想被拯救嗎?為什麼把自己設定成一個弱者?」

「我現在已經盡可能在拋開這種想法了,但我陷入另一個想法裡,就是我對一個人的喜好取決於和對方牽手、擁抱、接吻等親密關係的舒服程度上。」

「所以跟她是最舒服的?」

「從前是,但現在不是了,我覺得感覺變了。可是我還是害怕自己沒辦法拒絕她。」我應該告訴他感覺是可以培養的嗎?

「其實我一直不相信沒辦法這件事,第一,每個感覺都是源於你自身,和他人一點關係都沒有,你會因為某家餐廳的咖哩飯很好吃,就決定和老闆交往嗎?你能夠快樂、悲傷、不開心,都來自於你內心的情緒投射,為什麼你要把這個感覺交給別人來操作?而不自己試著當自己的主人?第二,你沒有想要拒絕她,你不想的原因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一定還存有某種程度上的依賴,而顯然她也可以把你照顧得很好,才會導致依賴的存在,舒適圈之所以恐怖,在於脫離它需要勇氣。就如同青少年會開始對父母產生叛逆,但要到完全離開父母獨立,尚有一段時日。」

「你這樣講我就放心了,我覺得在這段關係裡面,我已經有二十歲,可以離開了。」

「你沒聽過三十而立嗎?」

「......但那是古人,我們是現代人。」

「現代人二十歲能離開父母而過得很好的,都是按時領家用補貼的,那不算真的獨立,只是以為自己獨立了而已,我看你在劫難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