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不打自招

都說冬主藏,藏的目的是古代農業將養休息,繼來年的春天生發,對應天候的寒濕,萬物不生,也就不適宜大量耗費體力。但古人說練武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雖然不懂什麼高深武學,但蠻力也不該如此荒廢,好在健身房吹不到風,淋不到雨,不影響訓練。但濕度和壓力的確會造成充血不易,身子不容易暖起來,若貿然和夏天一樣拼大重量,很容易受傷,說到受傷,又到了年底的爆炸期,其實每年炸掉的時間差不多,也就是一整年的勞損,告訴你應該調整和休息,不想休息行不行?可以,那就得習慣受傷,對於訓練來說,受傷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一種風險承擔,我們不可能時時在完美的狀態下,也不可能一受傷就放假,放久了什麼都不剩,所以要習慣帶著傷訓練。

用西醫的角度來說,受傷就是發炎,急性發炎當然就得停下來,立即加以治療,但慢性發炎可以藉由周圍肌肉和筋膜的活動來增加代謝,但受傷(發炎)的部位太多時,就會拖垮身體的運行,也就是訓練俗稱的炸掉,這和休息不夠與過度訓練有關。怎麼才算是過度訓練?在下提供幾個前輩和中醫指點的原則可供參考。例如你睡一覺起來後,是覺得精神恢復,還是更為勞累?拳頭能否立刻握得緊?你在訓練結束後,四肢末稍是否會發冷?照說在訓練得人應該比一般人強壯,中醫對於強壯的定義是氣血旺盛,若你練完之後末稍循環不良,代表已經氣虛,當然男性還有一個檢測方式,在此不贅述,這些都是輔助你瞭解身體狀況的方式。

很多人不管是練武術或去健身房,或兩者併練,都會有能夠上擂臺或跟選手一較長短的幻覺,其實你的終點不過別人的起點,就以重訓來說,無論是NBA還是UFC選手,他們的標準都比我們一般人嚴苛的多,我們訓練的水平甚至沒辦法比得過飾演超級英雄的演員,這樣說你可能不信,舉實例來說,職業運動員深蹲和硬舉的水準是體重三倍,握推是體重兩倍,光是身體素質就遠勝於我們這些升斗小民。

既然說到了格鬥,就來聊聊公案吧!這幾年打假之風甚行,我覺得打假挺好,畢竟不能打就該承認而改進,不是一昧把祖先牌位拿出來吹噓,當然你可以說文革之後大陸的民間高手都被折騰殆盡,甚至連少林功夫都和原本的概念差異甚大,但人家少林寺不說別的,最起碼基本體能訓練挺紮實,你看不到什麼頂著大肚子的胖和尚出來獻醜。輸了格鬥比賽不算什麼,你可以說規則對你不利,那你怎麼不去找規則對你有利的比賽試試?輸不可恥,可恥的是輸了還要亂扯,這才是沒有武德,任何造假和造神就是不對,無論是傳統武術或現在比賽都一樣。

但也不能全說現代格鬥就是無敵於天下,我相信科學訓練對於肌肉和爆發力的效果一定比較好,但現代人的技法必然好過古代人?這就十分可議,蓋任何武術的本質是殺戮,很多都是在戰爭中研發出來的,若有一技巧在某一戰役中大獲全勝,難道倖存敵軍不會去思考破解之道?最多兩三次戰役就戰不到上風,武術就是經由不斷的實戰建立起來的,而現在人的戰爭模式是飛彈和槍砲,拳腳刀械只是輔助,又不以殺人為目的,競技比賽首重商業和娛樂,能做到的極限可想而知,現在格鬥在擂臺上能施展的招數,在古代鐵定有效?而且古人都沒想出來?這聽起來就不合理。如若不信,我再舉個例子,史書記載,明朝倭寇騷擾沿海一帶,武藝高強,有軍官引箭射之,結果對方接住來矢,你現在去找個有本事接箭的來看看?再用邏輯反推回去,來騷擾中國沿海的倭寇,在本國一定是混不下去,所以搞不好還算是本領低微的。如同金山找如果在北方吃得開,何必來南方開武館?

所以先人有先人的智慧,承認這件事並不會降低你的智慧,但傳武不能打是傳武人自己的責任,打輸現代武術沒關係,可不應該毫無招架之力,連一點顏面都討不回來,比賽前去找幾個教散打的武館交流一下並不困難,連這都不肯作就是騙自己而已,另外武術的本質是戰鬥,戰鬥就有受傷的風險,有很多練武多年的人都說自己想打比賽,但怕練習會受傷,連皮肉傷都受不起的,不用等冬天,平常就藏起來,別說自己練過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