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百獸皆死

 
「什麼是明心見性?」

「就是當你的心清明了,就能見世間萬物的本性。」

「那你已經證悟了嗎?」

「如同明心見性,證悟並非一個最終且持續的階段,它也不是一個開始,就像你考上了駕照,也上路了三年,對一切的路況和規則都清楚時,卻停下來五年不再接觸,五年後你再碰方向盤,技巧必然生疏不少,而證悟就是一個時期清楚,而過了一段時間又不是那麼透徹的循環而已,因為你永遠都會接觸到新的人和新的思想,進而產生刺激。所以古代的僧侶或道士才需要遁入深山,一旦開悟了,不再與人接觸,才能長久維持思緒清明,五感敏銳,但那也只是經不起考驗的假象。」

「你有辦法幫我開悟嗎?」

「辦不到,我其實很羨慕禪師那種片言折服對方或一句話讓人瞬間清醒的本事,我充其量只能用雙手折人。」

「你相信每個人都有佛性嗎?」

「你有沒有看過公園的垃圾桶?那玩意就是佛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把自己的垃圾丟給佛,然後看似無負擔的離開,並持續產生垃圾,直到垃圾桶吐了,旁邊依舊會繼續堆滿垃圾,你說的佛性,就是除了清潔人員之外,忽然有人會發心去清理那些垃圾,這樣的人可能會引起周圍人異樣的眼光,甚至可能帶起一陣大家都清理垃圾的旋風,但隨著時間流逝,他終究會理解無論自己或少數的人怎麼清理,都沒有辦法改變大多數人還是繼續丟垃圾的情況,他最多能做的,就是自己不製造垃圾,或者用回收的垃圾作一些家具而已。所以我不相信人都有佛性,因為垃圾的根源來自慾望,你有購買東西的慾望就會製造垃圾。」

「這是一種貪念嗎?貪嗔痴哪一項才是最嚴重的毒呢?」

「貪是一切的問題,有了貪欲才會有後面的嗔痴,如果你什麼都不想要,何來生氣和愚行呢?」

「所以你是佛教徒嗎?」

「 我不是,我比較期待有一個天公地道的神,但佛教明白告訴你什麼也沒有,也別奢望有,所以我寧願自己執行公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